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年都需要用药,但随着病程时间的加长,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其实是因为糖友鲜少主动去了解药物治疗的知识。今天,小慈来告诉糖友们六“药”事,让大家以后不会谈药色变。 ‍“药”事一:‍ 急于降糖也切不可大量服药 用降糖药物来降糖也需要有个过程,同时在饮食和运动方面也要相互配。 不合理的大量用药,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会有相应的副作用。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或过慢对糖尿病患者都是不利的。糖友应该既要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又要避免因血糖下降过快出现血糖的波动而导致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 ‍“药”事二:‍ 自己不换药、勿停药 糖尿病患者频繁换药或擅自停药,不但不利于病情控制,还会对身体各个脏器带来更严重的影响。药物起效需要有一个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 目前,降糖药物品种繁多,每种药物发挥作用的机制各不相同,适应人群也不相同。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药”事三:‍ 吃药也要定期做检查 测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 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药”事四:‍ 胰岛素打十年,也没有“依赖性” 胰岛素是自身胰腺分泌的、调节新陈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所必须的一种生理激素,任何人都离不开胰岛素,至于是否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完全取决于糖友自身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如果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衰竭,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此乃病情需要,这与“依赖、成瘾”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病程较长的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胰岛功能近乎衰竭,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往往欠佳甚至完全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 ‍“药”事五:‍ 用药后,不代表你可以放任吃 临床实践充分证实,药物治疗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降糖药物再好,疗效也会大打折扣。另外,也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药”事六: 看大夫不能只问药,也要关心饮食等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错误的认为,得了病吃药就行,实际上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如果医生只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药物的指导,那么如果今天少吃了一些,运动多了一些,却仍然遵循基础药量,就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反之,如果吃多了一点,懒了一次,药量不变,那血糖可能就要冒高了。 所以,糖尿病治疗需要的是整合的治疗及教育,就好比明慈医院糖尿病中心的一体化管理,通过研究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医生为患者规划药物的用量,营养师为患者制定营养餐,康复师为患者制定运动量……同时还开展“同伴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只有这样相互参考、相互影响才能真正确保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平稳,不会出现高低波动的意外,预防并发症。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